2025年医师节的晨光透过值班室的窗户,在病历本上投下斑驳的光影,从医十一年足够让一个医生从青涩到成熟,但也只是医学漫漫长路的一小段。
十一年间,那些鲜活的、沉重的、温暖的片段在记忆里不断重叠。记得第一次独立值夜班时,颤抖着双手给患者静脉穿刺;记得患者病情好转后,转科时对我竖起的大拇指;也记得宣布患者临床死亡时,家属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如何刺穿科室的寂静。医学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科学,而是在无数个灰色地带寻找微光的艺术。这些年,我渐渐懂得,最难的医嘱不是复杂的联合用药,而是对终末期患者家属说出“我们可以选择减少痛苦”;最珍贵的感谢不是锦旗上的烫金大字,而是出院患者三年后再次相遇时那句“您还记得我吗”……技术日新月异,AI可以三秒读完CT片,但永远替代不了查房时发现病人不安的表情,替代不了触诊时从患者颤抖的腹部肌肉读懂的恐惧。见过太多生死,反而更珍视那些微小的人性闪光,例如家属在放弃抢救同意书上签字后深深鞠躬的弧度,还有那个贫困家属在科室谈话间偷偷留下的三个苹果。
这些年,救人的同时也在被无数患者治愈。他们的坚韧教会我勇敢,他们的宽容抚平我的挫败,他们的信任让我在每一个疲惫的深夜重新挺直腰板。如今的我褪去了入职时的英雄主义幻想,却沉淀下更坚定的信念——医学的温度不在于创造奇迹,而在于用专业守护每一份平凡的尊严。下一个十年,愿自己仍会为疑难病例彻夜查阅文献,仍愿意蹲下来听老人絮叨陈年旧疾,仍保持第一次戴上听诊器时那份对生命的敬畏。医者生涯,就是在无数个治愈与被治愈的瞬间里,完成一场永不停歇的修行。
ICU 王挺